各单位: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2025年校级本科课程评审认定工作。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立项《高等数学》等19门课程知识图谱、《药用植物学》等12门人工智能+课程、《中医药文化导论》等1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外国文学(二)》等12门课程美育示范课程、《病理生理学》等4门课程劳育示范课程、《中药制药过程》等9门产学融合课程、《医疗保险政策解读与管理实务》等50门公共选修课程,现予以公布(附件1)。为切实做好校级课程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管理
1.建设经费:课程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经费1万元/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美育示范课程、课程劳育示范课程及产学融合课程建设经费0.5万元/门。项目建设经费的使用须按照《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陕中医规范(2020)5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课程已获评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现获批校级课程知识图谱建设项目,仅立项不资助,建设经费从相应的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中支出)。
2.建设周期:课程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周期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美育示范课程、课程劳育示范课程及产学融合课程建设周期1年。建设周期均自评审结果公布之日算起。学校对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模式,由学校统一安排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二、项目建设
(一)建设目标
以“学院主体、专业主导、团队共建、项目引领”为原则,引导全体教师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等,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积极孵化省级、国家级课程知识图谱、人工智能+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
(二)项目类型
1.课程知识图谱
(1)完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MOOC/SPOC视频、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课视频、教案、课件、教材、试题库、课程思政、课程美育、案例库等资料),并在校级超星平台上完成搭建且顺利运行2学期。
(2)至少开展1次课程知识图谱建设经验交流,并形成活动总结。
2.人工智能+课程
(1)本类课程应在选定平台上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课程在线教学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应用知识图谱,实施智能助教、智能助学、智能助评等,确保学生学习活动、师生交流及评价考核过程可回溯。
(2)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实践,实现“师—生—机”深度交互,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至少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应用。
(3)撰写课程建设教学总结报告,阐述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提供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学习评价和测试数据;并选择一节反映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应用的代表性课程,描述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人工智能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情况,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总结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成效,以文案、视频、图片、 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呈现。
(2)系统梳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提交 整门课程每个章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纲要(附件2)和典型案例 8-10个。
4.课程美育示范课程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美育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美育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有机衔接和融合。
(2)总结课程美育的成效(以文案、视频、图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呈现),系统梳理课程美育示范课程的知识点和美育元素,提交整门课程每个章节的课程美育教学设计纲要(附件2)和典型案例5个。
5.课程劳育示范课程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劳育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劳育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有机衔接和融合。
(2)总结课程劳育的成效(以文案、视频、图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呈现),系统梳理课程劳育示范课程的知识点和美育元素,提交整门课程每个章节的课程劳育教学设计纲要(附件2)和典型案例5个。
6.产学融合课程
(1)完成课程大纲及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依据产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融入企业真实项目、技术标准或行业规范,明确理论与实践课时占比(通常实践课时不低于30%)。
(2)制定出一套课程考核标准。采用“过程性考核+企业项目验收”模式,企业参与评分(如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需企业导师签字确认)。
(3)开发案例库与教材。共建覆盖行业前沿的案例库(如AI辅助中药饮片质量检测:某企业智能识别霉变黄芪的算法应用案例),编写校企联合教材或讲义(需包含企业技术文档、岗位操作指南等)。
(4)搭建实践平台:对接企业资源建设实验室或虚拟仿真平台,或组织学生赴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每学期至少1次企业实践)。
(5)建设期内完成至少1个完整教学周期(通常1-2学期),记录教学日志、学生反馈及企业参与情况(如企业导师授课时长)。
7.公共选修课程
(1)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课件等教学文件。
(2)建设期内完成至少1轮试点教学(通常1学期),通过学生问卷、座谈会收集反馈(重点关注“内容实用性”“教师互动性”“考核合理性”),根据意见修订讲义或调整教学节奏。
(3)打造课程亮点,设计标志性教学活动或开发特色教具,形成差异化优势。制作课程介绍视频(1-2分钟)、宣传海报,明确选课要求(如无先修课限制、建议选课人数上限),为正式纳入选课系统做好准备。
(三)项目建设、验收
1.本通知下发后,各项目负责人认真梳理建设内容和计划, 填写《2025年校级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任务书》(附件4),作为后期结题重要依据,请于2025年9月6日前以院系为单位将任务书纸质版交至教务处教学科,电子版发送至sntcmjxk@126.com。
2.项目负责人在建设周期内开展建设,原则上不接受项目延期和负责人变更;若确有客观原因必须延期或变更负责人,须写出书面申请,并经教研室、学院、教务处同意后方可进行,课程建设经费也随之延期。
附件: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25年本科课程评审结果一览表
2.课程思政/课程美育/课程劳育教学设计纲要(模版)
3.2025年校级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任务书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5年8月17日
联系电话:029-38180218(办公室)38185057(考试学籍)
38185360(招生咨询)
邮箱:sntcmjwc@126.com
邮编:712046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