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7年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学科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7-10 09:48:55
A A A

陕中大教办〔2017126

各单位、各部(处室):

    根据《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为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2017年在线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精品示范课程、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公共选修课等课程建设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在线课程(MOOCs/SPOCs

(一)申报条件

1、项目负责人应为讲师及以上职称,要求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团队由3-5人组成,要求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建设周期内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个项目。

2、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二)建设要求

1、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基于在线课程特性进行建设。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要素制作成模块、专题化的数字教学资源(以视频形式为主),并发布在网络平台。教师以基本知识点为单元拍摄、制作课程的教学视频,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3、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4、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三)经费支持及建设周期

1、经学校审核同意建设的课程,在已有基础上提交详细建设方案,学校依照课程性质和内容拨付经费,按照步骤进行建设、制作。建设成熟的课程将纳入学校选课系统,供学生选择。

2、项目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四)成果所有权

凡获学校立项的项目,其项目成果所有权由学校拥有,归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使用,面向校内外师生开放。

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一)申报范围及限额

申报范围:除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之外,其余院系所有课程均可申报;教学运用的外语为英语;每位教师最多参与申报1门课程。

基础医学院3-5门、药学院23门,其他部门12门。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已面向学生开设过的课程优先,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良好。

2、申报课程除按要求填报项目申报表外,还须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试卷及参考答案。

3、每门申报课程必须推荐1名主讲教师准备20分钟授课内容。

4、课程负责人为我校讲师以上在职教师,有1年以上(含1年)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的优先资助,项目组成员不得多于3人。

(三)经费资助及建设周期

经费资助:每门课程学校资助1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

三、校级精品示范课课程

(一)申报范围及限额

申报范围:学校所有课程均可申报;同一门课程不得多名教师重复申报;每名教师只能申报1门课程。

基础医学院5-7门、药学院3-5门,其他部门不得少于2门。

(二)申报要求

1、以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兼备,互动交流,完成精品课程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

2、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且最近3学年至少开设一次,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3、申报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副教授以上在职教师,项目组成员3-5人。

(三)经费资助及建设周期

经费资助:每门课程学校资助2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

四、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一)申报范围及限额

申报范围:学校所有课程均可申报。同一门课程不得多名教师重复申报;每名教师只能申报1门课程。

申报限额:基础医学院3-5门、药学院2-4门,其它部门1-2门。

(二)申报要求

1、该课程已形成具有高水平教师负责、较为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较好。

2、课程负责人应具备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理念。

3、申报项目负责人为我校讲师以上在职教师,项目组成员3-5人。

(三)经费资助及建设周期

经费资助:每门课程学校资助1.5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

五、公共选修课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质量,现拟对我校公共选修课进行全面重建工作。

(一)开设原则

1、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面。

2、增强学生实用知识和技能。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4、重视课程的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5、原则上专业课程不得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

6、拟开设课程不得与我校在线网络课程重复。

(二)申报限额

申报限额: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管理学院2-3门,其它部门1-2门。同一门课程不得多名教师重复申报;每名教师只能申报1门课程。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开设公选课的教师必须为我校讲师以上在职教师,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职称可适当放宽。

2、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开设的公选课原则上必须通过试讲。每位教师一学期内不得同时开设2门及以上公选课。

3、公选课开设必须有完整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讲稿、教材等教学文件。涉及实验或上机的必须提供实验或上机条件,上机、实验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者不得开设。

4、原则上选修人数不足30人的课程不能开课,课程设置36学时,计2学分。

六、注意事项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其建设及完成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中,各教学单位要组织教师团队积极申报,并填写《陕西中医药大学慕课课程申报表》(附件1)、《陕西中医药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申报表》(附件2)、《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示范课申报表》(附件3)、《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申报表》(附件4)、《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选修课申报表》(附件5)、《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6)及其它材料的纸质及电子版报送教务处。于915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科(附件不随文下发,请在教务处网站自行下载)。

附件1:《陕西中医药大学慕课课程申报表》

附件2:《陕西中医药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申报表》

附件3:《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示范课申报表》

附件4:《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申报表》

附件5:《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选修课申报表》

附件6:《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76

联系电话:029-38180218(办公室)38185057(考试学籍)

38185360(招生咨询)

邮箱:sntcmjwc@126.com

邮编:712046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 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


翻译 搜索 复制 span style 详细X 网络释义 span style: 商品评价 style span: 语体跨度 long-span X-Style Arch bridge: 大跨度提篮拱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